发条微信发发牢骚,没事拍张自拍照晒一晒,眼下已经成了青年天天必干的一件事。但你了解目前的零零后们都用微信做什么吗?答案是学习写作业!
昨天晚上,市民朱女性就在朋友圈中转发了11岁儿子的微信:“转发下儿子的微信,陈老师推荐的这个办法真很好,小家伙非常乐意如此的微写作。”
课堂上的微写作
得到孩子们的点赞
朱女性所说的微写作方法,其实就是发朋友圈。用几句话,配上图片的形式来表达你的心情;描述一天的感受等。
朱女性的儿子在义乌市艺术学校读5年级,她刚开始听到“微写作”就是在他儿子的一堂语文公开课上。“那天老师让班上每一个孩子都带上一张平时的照片到学校。然后在照片上配几句简短的语言。”这类照片集齐后统一贴在教室的墙面上,孩子们用七彩的便利贴进行手工点赞,“你赏析哪个的图文,就把便利贴贴在他的照片上。”
那一天朱女性的儿子陈泊言得到了20个赞。
这种得到其他人认可的方法让不少孩子大受激励。
课后大伙还有的意犹未尽,“大家有父母微信群,在聊天的时候,老师就鼓励父母平时可以让孩子们多试试看看类似的微写作。”
孩子写作兴致高
父母蛮意料之外
朱女性说,这个寒假老师并没硬性布置要完成多少篇作文,只不过让大伙试着学习下“微写作”。 前两天,她和老公携带儿子去安吉游玩,没想到小家伙在车上就开始了创作,“微信号是他之前就注册的,手机是我淘汰下来的。”
“那天照片是用我手机拍的。回来后他一个人挑选好认可的传回到他手机,配上文字发了出去。”朱女性笑着说:“当时我还在刷牙呢,后来看到了,感觉要鼓励下他,所以立马转发了。”
不只这样,陈泊言还给自己定下了规定,天天至少发一两条,“他跟我说,母亲如此的写作方法一点都没重压,非常有意思。”
朱女性说,现在父母对于这种方法也挺支持的。有的孩子没手机和微信号,就会在父母的手机上进行微写作,“若是孩子发的,父母会在下面备注上孩子的名字。”
“微言微语表达童心童趣,让孩子们从精炼的微文开始恋上作文,为会考虑的老师和思维敏捷、文采了得的孩子们赞个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父母说。
由于要微写作
孩子天天都会察看身边事
昨天下午,钱江晚报记者也与9岁的陈泊言聊了会。对于这种形式的微写作,他看上去非常喜欢。
我的朋友圈里有父亲、母亲、小姑父还有老师,如此我可以学习他们是如何写的。非常重要的是大伙可以互相评论。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,你爱不爱他的微信。
以前老师说要写作的时候,我常常想不出题材,目前由于要微写作,我天天都会自己察看下身边的事物。可以给写作积累素材啦。
目前班里大多数的同学都挺喜欢的,不过也有一小部分感觉如此太麻烦了。反正我感觉非常有意思。
老师想让孩子
通过这种方法爱上表达
对于这种形式的微写作,陈泊言的老师陈老师是这么想的:“天天看微信成了我天天必做的事,自己也常常通过微信圈发表一些个人见闻,朋友评论多了,自己也越发自信,写得也就越多。”
陈老师由此想到把微作文作为孩子爱上写作的基点,既练习了短小精悍的微作水平,又激起了孩子乐学善思的兴趣,同时又与现代社会化接轨。
“其实,我的目的非常简单,就是想通过微写作让孩子们爱上表达。”陈老师说。